爱游戏体育-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在纽约曼哈顿晨边高地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一位身形挺拔、目光锐利的年轻人正步履匆匆地走向图书馆,他爱游戏体育背着沉重的书包,手中还握着一把细长的剑袋——那里装着的,是他征战国际赛场的“武器”:一把量身定制的比赛用花剑,他就是费若秋,曾经的法国击剑界新星,如今的哥大统计学硕士生。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在运动生涯的黄金期暂别赛场,来到哥大读书。”费若秋在接受我们独家专访时微笑着说道,“击剑和求学从来不是二选一的命题,而是相辅相成的旅程。”

从巴黎到纽约:一个不寻常的选择

2021年,当费若秋宣布暂时退出国际击剑巡回赛,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统计学硕士学位时,法国击剑界一片哗然,当时24岁的他刚刚在世界杯分站赛中获得个人亚军,世界排名升至第15位,正处于上升期。

“我理解人们的惊讶,”费若秋回忆道,“但高水平竞技体育不仅仅是体能的比拼,更是智慧和策略的较量,我希望通过系统学习,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这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分析对手,也能为我长远的未来做准备。”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这种长远规划的意识,源自他在法国国家队的经历,在那里,他见证了太多运动员在退役后面临的挑战。“体育生涯是短暂的,我希望能够平衡竞技体育与学术追求,为将来转型做好准备。”

哥大求学:在学术与击剑间寻找平衡

哥伦比亚大学以其严格的学术标准著称,尤其是统计学专业,课程强度令许多全日制学生都感到吃力,而对费若秋来说,他还要同时保持每天至少三小时的击剑训练。

“时间管理是我最大的挑战,”费若秋坦言,“我的一天从早上6点开始,先是体能训练,然后上课,下午是技术训练,晚上则泡在图书馆或实验室,有时候为了完成一个项目,不得不通宵达旦。”

尽管如此,费若秋的成绩单却令人印象深刻——他的平均学分达到3.8,甚至在一门高阶统计课程中获得了全班最高分。

“费若秋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他的导师、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授艾伦·贝克如此评价,“他能够将体育训练中的纪律性和专注力应用到学术研究中,这种跨界思维令人赞叹。”

击剑与统计学的奇妙结合

有趣的是,费若秋很快发现了击剑与统计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他的硕士论文中,他尝试运用统计模型分析击剑比赛中的数据,预测对手的战术倾向。

独家专访,旅法剑客费若秋的哥大求学路

“击剑本质上是一个高速决策的过程,”费若秋解释道,“每个动作都在百分之几秒内完成,背后却是大量数据的瞬间处理,通过统计分析,我可以更科学地了解不同对手的行为模式,找到他们的习惯性动作和战术弱点。”

这一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直接提升了他的比赛表现,尽管参加比赛的数量减少,但费若秋的胜率反而有所提高,在2022年参加的全美公开赛中,他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成功击败了世界排名前十的选手。

“数据分析让我对比赛有了全新的认识,”费若秋说,“过去更多依赖直觉和经验,现在则能够基于数据做出更理性的决策,这就像是在击剑场上多了一双眼睛。”

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

从巴黎到纽约,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文化和语言的转换,费若秋虽然英语流利,但初到美国时仍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

“法国的击剑训练更加传统和技术导向,而美国则更注重体能和心理训练,”费若秋比较道,“两种风格各有所长,我有幸能够吸收两者的优点。”

作为校园里的“名人”,费若秋却保持低调,许多同学直到学期过半才知道身边这位安静的亚裔同学竟然是国际级运动员。

“我不希望被特殊对待,”费若秋说,“在教室里,我只是一名普通学生,需要完成同样的作业和考试,这种平凡感其实很珍贵。”

未来规划:体育与学术的双重追求

随着硕士课程接近尾声,费若秋面临着新的选择:是全力回归竞技体育,争取参加2024年巴黎奥运会,还是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我计划两者兼顾,”费若秋的回答出人意料,“我已经申请了哥大的博士项目,同时也在积极备战奥运资格赛,这当然充满挑战,但我相信能够找到平衡点。”

他的长期目标更加宏大:希望创立一个结合运动科学和数据分析的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击剑运动的科学训练方法。

“现代体育正在经历数据革命,但击剑这项古老的运动还没有充分受益于此,”费若秋的眼睛闪烁着热情,“我希望能够搭建起连接学术研究与竞技实践的桥梁。”

给年轻运动员的建议

作为一名成功兼顾体育和学业的典范,费若秋对年轻运动员有何建议?

“不要将自己局限在‘运动员’这一个身份中,”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体育教会我们的纪律性、抗压能力和目标感,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财富,学术训练能够提升我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方式,反过来也能促进运动表现。”

他特别强调:“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 passion,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的期望,击剑和统计学都是我的热情所在,所以即使再辛苦,也感到充实和快乐。”

重返赛场

尽管学业繁忙,费若秋从未真正离开击剑,他定期参加训练,并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校际比赛,他更开始备战即将到来的奥运资格赛。

“学术训练反而让我对击剑有了新的认识,”费若秋说,“暂时离开是为了以更强的姿态回归,我现在更加清楚为什么要击剑,如何更聪明地击剑。”

随着采访结束,费若秋收拾好他的剑袋,准备前往训练场,在哥大古老的建筑背景下,这个身兼学者和运动员的年轻人身影,仿佛象征着体育与教育结合的新可能——剑与书,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同时掌握的追求。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与击剑馆之间,费若秋继续着他的独特旅程,用数据解析剑道上的千变万化,又以剑道上的智慧启迪学术研究,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体育与学术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可以相得益彰的平行追求,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时代,像费若秋这样的“学者型运动员”正在重新定义成功的含义。

发表评论